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公告  >  院内新闻

“三下乡”特辑 | 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乡村环境美化实践与调研”团队

      如果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盘大棋,那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便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步。为响应国家号召、紧跟时代步伐,在我校图书馆李睿老师的指导下,我院2019级英语(师范)专业的孙珂、李思伶、吴晓芸、张雅坤以及俄语专业的李子涵共五名同学组成的“乡村环境美化实践与调研“团队于8月中旬分别赶赴了河北、甘肃、辽宁等多地农村进行了实地劳动、走访调研、线上宣讲等活动,力求为中国乡村的环境美化尽一份绵薄之力,并发现在美化乡村环境方面仍存在的难点与痛点问题。
      实地劳动



      首先,为了将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落到实处,五名小组成员分别来到了各自所在地区的农村进行了实地劳动,例如清扫街道、捡拾垃圾以及清理墙面,同学们的力量虽小,但经过一周的努力,村里的卫生状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好转。
      走访调研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美化乡村环境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于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地村民对于目前村中环境的看法和意见,队员们又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大量走访调研,并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目前村里卫生最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村内垃圾回收不及时、垃圾分类实施力度不足,以及村里公共厕所无人维护并清理等方面。
      对话领导

      针对在走访中村民普遍提到的问题,小组成员孙珂对河北省邯郸市冀南新区台城乡副乡长进行了采访。
      线上宣讲

      通过与蔺乡长的沟通,同学们意识到,乡村环境的改造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固然重要,提升群众的环保卫生意识也应是乡村环境美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于是,同学们邀请到来自五个村镇的二十三名村民代表,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在线上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和重要意义,并鼓励大家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共建美丽乡村。
      整理反思

      通过前期一系列的实践及调研,同学们认识到,乡村环境美化工作要想真正做出成效,关键在于“内外兼修”,“内”要提升村民的环境卫生维护意识,“外”要加强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最后,在指导老师李睿的帮助下,同学们又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并了解到,目前我国针对乡村环境美化问题已提出了较为先进的"相机型"规制理论的"先分治、后共享"理念、环境治理机动灵活的多样化标准、环境绿美化"四位一体"的主体重构等多种应对措施,而这些政策都将有效帮助解决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缺乏多元性、灵活性与有效性等问题。唯有多管齐下,才能最终实现建设宜居农村生态环境、构建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
      活动体会
      中国要美,乡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提升了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感,还通过与村民及领导干部的对话,真实地了解了当前我国乡村政策的走向及难点,在增长才干的同时还拓宽了视野,可谓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