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内新闻 >> 院内新闻 >> 正文

“三下乡”特辑 | 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走进社区,奉献小我”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2020年暑期,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践项目组“走进社区,奉献小我”实践团队开展了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在我院日语系包淑兰老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那君龙、韩欣爽、金雍婕、刘芸菠、于欣淼、张华健、王曼懿、温敬怡、刘宸辰九名同学横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沈阳市、盘锦市、葫芦岛市、丹东市六个地区开展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践。团队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旨在为战胜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青年学生的贡献。

瓦房店组

实践过程

团队成员韩欣爽和那君龙同学分别于8月1日、8月2日早上7:00在瓦房店市新华街道桃源社区和三台乡佰成美园社区核酸检测工作地点担当志愿者,活动中帮助医护工作者以及社区工作人员疏导密集区域人群、做好个人信息登记、安抚等待核酸检测人员的情绪,积极配合、毫无怨言,一直忙碌到下午四点,全心全意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发扬了当代大学生冲锋在前不为困苦的精神。

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两名同学有机会深入社区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亲身体会到了医护工作者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面对新冠病毒,能够将核酸检测安排的井然有序,让人民在最快的时间里检测和预防。最重要的是,两名同学深深地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以及自身的价值,感受到了责任感与使命感。

大连组

实践过程

团队成员金雍婕同学参与活动的地点是在西安路和长兴街交叉路口,主要负责劝导行人走斑马线以及不要闯红灯。 “您好,现在是红灯,请您耐心等待,绿灯再过马路”、“您好,请不要横穿马路,很危险”等等话语在本次志愿活动过程中反复出现。

心得体会

尽管志愿工作结束后,腰酸背痛,但想到红灯处无数行人停止行进的脚步,待到绿灯时在引导旗带领下浩浩荡荡的通过人行横道,金雍婕同学的内心热热的,好像全身的酸痛都不复存在了。“文明交通,创城有我,大连是我家,文明靠大家”。希望家乡大连能够在每一个大连人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美好!

沈阳组

实践过程

团队成员刘芸菠和于欣淼同学来到敬老院,看着屋里的环境虽然很好,但是老人们都形单只影,看起来非常寂寞。在两名同学来到后,老人们十分开心,尽管在聊天方面两名同学显得没有那么擅长,但是看着他们的笑脸,内心也充满了感动。

心得体会

在这次的活动中,两名同学感受到了老人们既感动却又感到些许寂寞的心境。同时,通过队员间的合作,两名同学也同样感受到队员间的友谊和默契。岁月沉淀着美好,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珍惜眼前,不要留下永久的遗憾。

盘锦组

实践过程

从7月20日至7月24日,团队成员张华健同学于王家街道双兴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工作。在此期间,他随社区管理人员走访低收入家庭,对社区安全防范设施进行检查,帮助开展助老爱幼、扶贫帮困、帮残助残、医疗卫生、心理咨询等社区活动。

心得体会

这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张华健同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学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同时对他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葫芦岛组

实践过程

2020年8月团队成员王曼懿同学参与了葫芦岛市龙港区马仗房街道锌小社区所开展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在此阶段她响应志愿服务号召,积极参与社区防疫排查,配合做好外来人员登记情况,做好宣传工作,走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送温暖,用实际行动彰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深刻感悟了基层社区服务对于基层群众的必要性,充分领略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掌握了基层群众对于开展复工复产的基础需求。

丹东组

实践过程

团队成员温敬怡和刘宸辰同学于8月14日至8月18日间前往所在地高铁站开展协助疫情防控工作的社会实践。前两日的实践内容为协助出站人员健康码的检查工作、帮助“不懂如何扫码及不知如何验证”等问题的解决,在后两日的实践活动中主要负责体温检测工作。

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防疫志愿者,两名同学看到了所在的这个社会、这个国家对待疫情的积极态度,疫情防控做得非常到位,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安全的国家而感到自豪。同时也更加感谢那些奔赴在前线的人们,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

总结

2020年8月25日,在小组成员全部完成实践后,召开了云端总结大会。会上,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实践感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最后由包淑兰老师做了总结,并对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给予了肯定。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