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内新闻 >> 院内新闻 >> 正文

“三下乡”特辑 | “访校友,云宣讲,展校园风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2020年8月10日至8月20日,由我院孙歆茹、兰满露、宗艺、赵健凯、张雅婷、梁艺腾、地理科学学院李雨航、文学院时莉雯共8名同学组成的“访校友,云宣讲,展校园风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充分发挥生源地的作用,让更多人了解辽宁师范大学的校园文化,扩大辽师的影响力。活动分为线上采访优秀毕业校友和线上宣讲活动两个环节。

线上采访优秀校友

8月10日至8月11日,团队成员通过微信、腾讯会议等方式对辽师毕业的优秀校友进行了云端采访,分别采访了东港市第二中学英语教师施晓芬老师、东港市第二中学化学教师隋明航老师、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皮国伟老师、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2016级毕业生姜元雪学姐、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2015级毕业生常文哲学长和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生隆楚月学姐。

01

施晓芬,现任东港市第二中学英语教师。曾于辽宁师范大学就读硕士研究生。2017年辽宁省“创新杯”优秀教学论文评选中荣获二等奖,2018年丹东市高中英语学科优秀课例暨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指导学生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NEPCS)中荣获高一年级组全国二等奖。

提到辽宁师范大学,施老师总是充满了感激,她说,正是有了辽宁师范大学的培养,才能让其在工作上游刃有余。在辽宁师范大学的学习让她收获了很多,除了丰富的知识,也和同学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同时,她还给学校的师弟师妹们提出了宝贵的学习建议:最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脱离了高中的学习模式,很多人就松懈下来,浪费了大学的宝贵时光,所以说自律自主很重要。其次,学习要有所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最后,学过的知识不能将其遗忘,要有反复学习的意识。

最后,施老师表达了对辽宁师范大学的美好祝愿:她希望母校繁荣昌盛,为国家培养输送大批的优秀人才。

采访人:兰满露

02

隋明航,现任东港市第二中学一级化学教师。2009级辽宁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生,并于辽宁师范大学继续就读硕士研究生。获得丹东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

隋老师回忆道:大一的时候玩心太重,没有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同学还是一直在努力学习的,当时觉得没有必要这个样子,现在看来,着实有些后悔,因为量变确实产生了质变。尽管后来努力学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还是荒废了一些时光。

尽管毕业多年,隋老师还是时刻将辽宁师范大学的校训铭记于心,她说:“厚德博学,为人师表”这八个字很有深意。她还对大一刚入学时的教师宣誓记忆犹新,那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始终难以忘怀。她认为老师在她心里一直是、也永远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所以在面对学生的时候,隋老师始终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不仅教书,也育人。

采访的最后,隋老师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珍惜大学生活,用这四年时光更加努力的去学习和生活。好好享用辽师的每个书桌,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好好珍惜辽师的每一寸土地,这里是可以让我们心定,并且生根的地方。

采访人:李雨航

03

皮国伟,现任朝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师,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1996级化学教育专业,获得辽宁省骨干教师、朝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

提到母校,皮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上学的时光是最美好的,专业课老师的认真职业,时时刻刻影响着我现在的教学。”

回忆起自己上学时的经历,皮老师感慨万分,他强调说:专业课的学习很重要,但其实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的知识更重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一名老师不能简简单单的教授知识,也要做好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品德教育工作。

采访的最后,皮老师叮嘱道:“一定不要浪费了学习的大好时光,要流下奋斗的汗水,为将来工作打下厚重的基础知识,培养高尚的情操,早日成为能使学校放心、家长满意、学生幸福成长的教师!”

采访人:宗艺

04

姜元雪,现已保送至北京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2016级学生。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校特等综合奖学金、校一等综合奖学金及省优秀毕业生、大连市三好学生、校大学生标兵、校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二十余项奖项和荣誉称号。曾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四篇。

采访中,学姐回忆了与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结缘的过程,并对因疫情的影响而没能在毕业时再次见到所有的同学表达了遗憾之情。学姐说在辽宁师范大学她收获颇丰,最大的收获是坚定了自己的梦想,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同时,她很感激文学院的老师们给予的支持与帮助,让她在学识、明理、处事等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姜学姐也在学习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大学不是象牙塔,而是一个跳板。二十岁值得所有的尝试和重来。不要沉浸在安逸区,不努力的话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棒!

采访人:时莉雯

05

常文哲,现已被保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英语(师范)专业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综合奖学金以及“校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等荣誉,曾荣获2016年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016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辽宁赛区)二等奖等奖项。

提到印象中的辽宁师范大学,学长说想起了辽师严格的管理、良好的校风、浓厚的学习氛围,还有那些友好的老师和同学们,在辽师学习,总会被身边人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鞭策着自己也不断前进。

谈到对学弟学妹的建议,学长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有合理的作息时间。不要因为没有人监督就放纵自己,生活不规律。二、有明确的时间规划。大学是有一些整块的学习时间的,可以好好利用这些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三、找到自己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做事相对有目的性,对自己也会有督促作用,让自己不断前进。四、向优秀的学长学姐学习。取长补短,让自己也变得越来越优秀。

采访人:赵健凯

06

隆楚月,现已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环境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6级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校优秀三好学生等二十余项奖项和荣誉称号。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辽宁省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一等奖等二十余项奖项。

学姐谈到,报志愿时就了解到辽师的校风非常好,学习氛围浓厚。很庆幸自己当年把辽师作为第一志愿。在这四年里,明白了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对我们个人发展的重大意义,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如今毕业了,很舍不得母校里的一切,无论以后走到哪里,会永远怀念和同窗好友一起度过的美好岁月。

回忆大学时光,学姐有很多话相对学弟学妹们说:“要明确目标,并为之不懈努力。不要错过那些可以提高自己的机会,勇于尝试探索,不断突破,成为更好的自己。”

采访人:张雅婷

通过线上采访优秀校友的活动,密切了辽宁师范大学、校友和在校学子的联系,增进了校友对母校的热爱和关注。团队对毕业校友的学习和工作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即使毕业了,他们也没有忘记母校的栽培,踏踏实实地在学业和工作上稳步前进。同时他们也为学子们树立了榜样,激励大家不断见贤思齐,努力向前。四年的时光匆匆,但只要我们珍惜当下,不浪费每一个学习机会,朝着梦想不断努力,定有所得。

线上宣讲活动

8月16日至8月18日,为了云宣讲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团队成员通过QQ、微信等平台进行活动前期的宣传工作。此外,团队还开设了“访校友,云宣讲,展辽师风采”公众号,加大宣传力度。

8月19日19:00,“访校友,云宣讲,展校园风采”实践团队在腾讯会议上开展了云宣讲活动。本次参与宣讲的人员有准高三的学生及家长、也有高一高二的学弟学妹以及其他想了解辽宁师范大学的人。本次活动的主讲人孙歆茹首先通过PPT演示向大家介绍了辽宁师范大学的概况,包括办学历史、综合实力等,让大家对辽宁师范大学的办学实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其后,她从学院概况、学院特色活动两个方面分别对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几位辽师优秀校友,包括被保研到名校的学长学姐和参加工作数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带领大家深刻领会辽宁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习优秀师长的学习方法,感受他们在辽师度过的光辉岁月。

会议上,大家积极评论留言。会后,团队了解到此次宣讲让很多人对辽师有了更多的了解,优秀师长的经验分享让他们受益匪浅,也激起了不少准高三学子报考辽师的欲望。

本次“访校友,云宣讲,展校园风采”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生源地”作用,加深了团队成员对辽宁师范大学的了解和热爱,也加强了成员们团结协作的能力,丰富了自身社会实践经验,同时让更多人了解了辽宁师范大学,号召大家加入辽宁师范大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扩大了辽宁师范大学的知名度以及提高了其社会影响力。作为辽宁师范大学的学子,同学们应时刻牢记“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校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自觉践行和弘扬辽师精神,展现辽师学子的精神风貌,传承辽师人的优良品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奋斗的画笔挥洒出梦想的华彩!

    栏目导航